“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观音茶大体分春秋两季进行采制,素有春水秋香之称,具“观音韵”,清香雅韵,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醇浓,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 铁观音的历史 ·
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加之“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前后,茶农魏荫因观音托梦而种植铁观音”(点击查看故事详情)的传说,可以推出,安溪铁观音大概就是在这时候正式登场的,这也是现在的铁观音市场上屡见不鲜的“铁观音1725”名称的由来。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即绿茶改制乌龙茶)。
到了十九、二十世纪,铁观音因为品质优异,香味独特,传出了安溪地区,先后到了福建各地、广东省、全国,甚至海外,广受欢迎,声誉日增。
· 铁观音的产区 ·
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按地形地貌之差异,有内外安溪之分,内安溪占据全县茶叶总产量的80%,包括蓝田、西坪、虎邱、大坪、长坑、祥华、感德、剑斗等十几个主要产茶乡镇,铁观音主产区就在西部的“内安溪”。
铁观音的产地环境优美、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8度,无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谚。土质肥沃:酸性土壤,PH值4.5-5.6,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 铁观音的分类 ·
铁观音成品依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等三大类型。
清香型铁观音
清香型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偏向现代工艺制法,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
浓香型铁观音
浓香型口味醇厚、香气高长、比较重回甘,是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产品。浓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浓、醇、甘”等特点,色泽乌亮,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厚重。
陈香型铁观音
陈香型又称老茶,由浓香型或清香型铁观音经长时间储存,并反复再加工而成,陈香型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
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黑茶,且有沉重的历史与文化沉淀。炭焙的铁观音,是铁观音浓香的一种,这也是成品乌龙茶加工的最后一道改变质量的工序,是铁观音清香型的茶叶在经过用木炭后的焙制过程。焙制的时间、次数与火候看个人口感和市场而定。
铁观音的特征
“铁观音”茶树,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所以便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说法,“铁观音”茶从而也更加名贵。
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铁观音茶条索壮结重实,略呈圆曲;色泽沙绿乌润或青绿油润。花香明显。
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明亮。茶汤醇厚、鲜爽、灵活。叶底为绿叶红镶边,即叶脉和叶缘部分呈红色,其余部分呈绿色,绿处翠绿稍带黄,红处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