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西南约7.5千米的古城村、李家磨村、孙家磨村和马站村之间。北临雁门山,山间有东西两个隘口,古称勾注陉,雁门关。
《吕氏春秋》:天下九塞,勾注其一。
《战国策》:张仪说燕王:赵王欲并代,与代王遇于勾注之塞。
《史记》:汉高祖六年,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降匈奴,匈奴遂引兵南逾勾注。
南临滹沱河,自古便是太原通往大同、内蒙的必经之路。
古城春秋属晋,城墙始建应不晚于战国中晚期,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建县,曰广武县,属太原郡。西汉沿用秦制,王莽纂汉后,改称信桓县,东汉、三国和北魏时期仍称广武县。汉至北魏曾加固加高后沿用,后因水患和地震废弃。
广武故城遗址
残存城墙南北约1850米,东西约1650米,城墙原周长约6900米。东西北三面城墙各探明城门1座,东城墙马面3处,北城墙马面2处,西城墙马面1处;西北和东北角楼残存,东城墙和南城墙外各有护城河1条。城内遗迹南多北少,探明可能与城同时代的道路13条(段)、夯土台35座,主要位于城内东南部。
西城墙外(孙家磨村西邻)有一条宽100~200米的自然河道,多数时间干涸,应系季节性水源南流所致。从现存河道体量推断,此河以前流量稳定,水量丰沛。据《三国志·招牵传》“郡所治广武,井水咸苦,民皆担辇远汲流水,往返七里”。说明至少在东汉末期城内是有水井的,只是井水无法饮用,城内百姓才不得已到附近的河流中取水饮用。古城附近可以取水的水源,除了南面的滹沱河外,西城墙外这条河流应该也是日常利用较多的。北城墙外地表以下连续堆积有大片黑色淤积层,分布较广,探至4米深仍不到底,由此推断北护城河可能存在,只不过被深埋其下。
古城所处的代县至原平一线是我国十分活跃的地震带,发生在北魏延昌元年,即512年5月21日的一次强震,有可能对古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据《魏书·灵征志》:
“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恒州之繁畤、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
经测算,此次地震震级达到7.5 级,烈度达到了十度。可能在此次地震后,古城无法再继续使用,遂被废弃。广武迁至今代县县城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城已不复当年壮丽,城垣坍塌情况非常严重,不知几许寒暑后,便再难寻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