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愤青是什么意思是褒义还是贬义(“愤青”小议)

时间:2024-09-30 08:46:03

“愤青”又称愤怒青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甚广的时髦名词。泛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言论和行动的青年。这是一个在特定社会时期和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独特的青年群体,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愤青”一词源自西方。中国的“愤青”的出现,应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五四运动时期。那时的广大青年学生,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外侵略势力的仇恨和对时局腐败的不满,以大无畏的反抗旧世界叛逆精神,罢课罢教、上街流行,掀起了反帝反封的“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五四时期的“愤青”一词,是指有理想,有追求,勇于挑战旧世界,有彻底批判精神和创造力的奋进青年,也因此,“五四运动”才被写入中国和民族发展的史册,五四青年作为时代的精英和开拓者名垂青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今天的“愤青”与当年的“愤青”在涵义和性质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产生的“愤青”被人们讽称为“粪青”,成了一个贬义词。在人们的眼里,他们是极端民族主义者的代名词。虽然他们自我标榜为爱国者,但他们的言行客观上有意或无意地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制造了麻烦。有人曾对此作过分析,概括了这一时代“愤青”的三个特点:

一是对旧事物具有独立和反叛精神,但思维情绪非理性化,而是简单化,固执化。易冲动、易激怒,不喜欢思辩。他们不轻易相信官方媒体的传播,而喜欢从非官方的视角和材料中获得对相关事态的看法,发表与官方主流不一致的甚至是扭曲对立的激烈言论,当无法从理论上驳倒对手的时候,往往会强词夺理,更多时候会以粗言相向,

二是标榜爱国,并以爱国者自居,但不正视现实,无视自身与时代、与国际先进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唯我为大,唯我独尊。目空一切,鼓吹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成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世界第一强国。积极宣扬“厉害了,我的国”的中国无敌论,极力主张采用极端措施以暴力改变社会,鼓吹战争,以战争求得和平,顽固坚持阶级斗争理论,认定资本主义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坚持“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的教条主义。客观上加重和激化了民族矛盾,唯恐天下不乱。

三是死死抱住文革残留的极左观点,无视民主人权,倡导以打砸抢暴力行动对待敌对势力,随意给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或事捏造罪名、打棍子、扣帽子,任意图解国家有关政策。

四是缺失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观,对世界性人类灾难幸灾乐祸,冷嘲热讽,形而上学,高调某些伟人语录,宣扬个人迷信。严重干扰了国家的对外政策和战略部署,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这代“愤青”的出现,是与当时的国际背景分不开的。较之在中国闭关锁国年代中成长起来的上一代人相比,从主观上说,这一代“愤青”缺少历次政治运动的阅历,相对思想单纯、不成熟,他们有激情但不稳健,他们易冲动而缺少思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堕入了自我强化的怪圈。客观上看,1999年以后连续出现的中国大使馆被炸、台独鼓吹两国论、中美撞机事件等国际事件,刺激了民粹主义、为中国‘愤青’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以反日反美为主要对象的排外式“愤青”迅速崛起。

“愤青”现象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权威人士把中国“愤青”归纳为五种类型:一是伟人型,如五四时代的鲁迅、陈寅恪,他们用灵魂爱国;二是精英型,如李敖、崔健,他们用行动爱国;三是平凡型,如网上发帖者,他们用键盘爱国;四是浮躁型,如爱拍砖者,他们用唾沫哀国;五是粪青型,除了骂人不会干别的,这些人用粪便碍国。而人们对当今的“愤青”群体,多以贬责者为多。把他们归入了粪青之类。

笔者认为,“愤青”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我们不应只满足于对“愤青”对错的评判,更要研讨确立对他们的策略。首先我们应该肯定“愤青”的爱国热情,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一类“愤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爱国而不叛国。我们要在年轻一代中倡导一种爱国情怀,培养并激发一种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敢于与不良社会现象作斗争的奋斗激情。但我们更要教育和培养年轻一代服从大局,理智爱国,冷静分析国情,面对现实,把握好尺度,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反对只图一时痛快,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不讲究战略战术、狭隘的复仇主义思想,坚决肃清文革遗留下来的极左路线的流毒,把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不给民族、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只有这样,“愤青”才能成为奋进的青年,成为一个真正爱国的青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