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里格尼茨战役】13世纪蒙古重骑兵大破欧洲联军的震撼一战

时间:2024-08-06 08:15:39


在13世纪的中叶,欧洲大陆陷入了动荡之中。这个时期充满了挑战与争斗:世俗权力的象征,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忙于与精神领袖罗马教皇争夺权威,只为夺取欧洲最高领导者。而这场争夺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武力,又包括指责和批评;法兰西王国则忙于调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同时试图继续组织十字军继续东征;东欧国家如匈牙利和波兰,面临着治下各领主不服从中央统治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而斡罗斯(即今天的俄罗斯),则在蒙古铁蹄下,艰难地苟延残喘。

13世纪,注定是蒙古人的世纪。


蒙古军的挑战与欧洲联军的准备

1240年底,第二次蒙古西征告一段落,扫平了俄罗斯各公国后,蒙古军主帅拔都决定追随匈奴前辈阿提拉的脚步,将西征进行到底。随着春天的到来,蒙古军分成两路:拔都亲自率领主力军南下进攻马扎尔(今匈牙利),而名将拜答尔与兀良哈台则选择北上,出征孛烈儿(今波兰),旨在保护侧翼,互相支援。然而,正是这一支偏师,给欧洲的骑士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什么是蒙古铁骑的经典战术。

1241年春,蒙古军队进军西里西亚,与波兰克拉科夫大公爵亨利二世的军队在里格尼茨城对峙。这个时候,蒙古军队已经深入波兰领土,连续攻陷了几座城市,将这片土地变成了一片废墟。

亨利二世被这场噩梦般的现实所唤醒,他不得不积极备战。除了接纳前线溃败军队的残余之外,他四处请求增援,甚至用鲜血沾染的宝剑请求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帮助——然而,没有人对他表示关心。最终,亨利二世集结了约25000到30000人的联军,其中包括约10000名骑兵,由波兰领地的封建骑士、日耳曼雇佣兵、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各自组成;步兵部分相对复杂,大多数是由民兵组成,临时征召的步兵甚至包括巴伐利亚地区的矿工。亨利的军队实际上是一支联合军队。而拜答尔军队的规模尚不清楚,据记载大约在8000至20000之间。

在1241年4月9日,亨利二世完成弥撒仪式后,决定率领联军出城,准备与蒙古人决一死战。

尽管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技术进步,但欧洲军队的战术仍然延续着西罗马帝国后期的传统,即以骑兵为主力,实施中央突破打击,以摧毁敌方的中军,剥夺其指挥权并使其全军陷入混乱,然后进行歼灭性打击。因此,亨利二世将骑兵部队放在步兵之前,并将最精锐的骑士团置于骑兵队伍的中央,其他骑兵则分散在两翼。

然而,蒙古军队似乎表现得有些懈怠,没有采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调动。他们简单地将骑兵分为两部分,前面是轻骑兵,后面是重骑兵,虽然这个“后面”实际上离前线很远,至少对面的联军没有注意到。


决战波兰平原:蒙古骑兵的致命围剿

战斗是由亨利的骑兵先发动的,波兰军队先派出一个骑兵分队进行试探性进攻,但很快被蒙古轻骑兵击溃。进入了关键阶段,联军不得不应对蒙古骑兵的致命围剿。尽管蒙古轻骑兵以出色的骑射而闻名,但他们并不仅仅是弓箭手,他们还携带着长矛、圆盾和腰刀,成为了既能够游击射击又能够进行突袭的双重威胁。是非常典型的既能游骑射击,又能突击肉搏的双料骑兵。

联军眼见第一分队受挫,对蒙古轻骑的战力也有了大概的判断,采取果断行动,派遣中央骑兵团进行决定性的突袭。在重甲骑兵的突击下,蒙古轻骑兵似乎很快便支撑不住,识趣的拨转马头,全军逃走。联军看到突袭成功,便展开了全面追击。

要知道虽然说蒙古马与欧洲战马相比又矮又小,饲养喂料方面也不如人家精细,但欧洲骑士们的铁甲和武器却比蒙古轻骑兵重得多,因此蒙古轻骑兵是完全可以甩开着重甲的骑士大人们的。然而诡异的是,逃窜的蒙古骑兵十分贴心的照顾着骑士们的突击速度,既不让对方追上,也不让他们脱离射程,同时还以回身箭的高超射术将大老爷们撩得心头火起,使他们束手无策。

这时,骑士们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首先是追不上敌人,但骑兵一旦发动了冲锋,就很难停下来。那样前队阻挡后队即使不发生冲撞也会陷入混乱,给敌以可乘之机。同时,前方蒙古骑兵的回马箭也让追兵十分苦恼。骑虎难下的骑士大人们也只能勉力追击。

在联军不知不觉中,前方的蒙古轻骑兵队形发生了变化,他们一队变作两队,开始分别向两翼展开。不明就里的骑士大人一头撞了上去,烟尘中,前面出现了噩梦终结者——蒙古重骑兵。

即使放眼整个世界史,蒙古军事集团一直以善于学习,和吸收新技术而著称。在多次西征过程中,以及与金与南宋的交流中,蒙古人很快把所能够接触到的先进技术都融入自己的军队。重骑兵便是这个过程的产物之一,在西征过程中,蒙古军队中重骑兵的比例最高达到过40%,他们骑着最强壮的中亚大马匹,穿着最坚固的铁片鱼鳞甲,战马也要挂皮甲,再加上长短兵器,蒙古重骑兵一旦发动冲锋,其冲击力量不亚于当时的任何欧洲重骑兵。

在经历了长途追击后,骑士们与蒙古重骑兵交锋,结果不言而喻。然而,悲剧才刚刚开始。在追击过程中分为两队的蒙古轻骑兵已经悄无声息地向联军骑兵团的两翼包抄过去,并且很快在联军骑兵背后合拢。就这样,正面承受着重骑兵的致命突击,两翼与背后又射来一轮轮的箭雨,联军骑士们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蒙古轻骑兵制造了大片烟尘,完全遮蔽了刚刚追上来的联军步兵团的视线。以至于步兵团完全不知道己方骑兵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因此而不敢轻举妄动。骑兵与骑兵的战斗很快结束,亨利在少数亲卫的护卫下拼死杀出重围。发现骑兵战败的步兵团情知大势已去,便也准备撤离战场。可惜,已经晚了,被骑兵追杀的步兵是最悲惨的。

在这场战斗中,基督的光芒似乎被萨满的咒语所掩盖。联军几乎全军覆没,包括逃出重围的亨利二世在内,惨遭蒙古的屠戮。据记载,敌军甚至将所杀敌人的耳朵割下,装满袋子,以计算战果。“亨利方举刀自卫,敌骑以枪刺其腋下,挑之堕马,斩之”、“相传敌兵在战场计算死者之数,每杀一敌,割其一耳,所得之耳,计有九大囊云”,“蒙古兵以枪贯亨利首,徇示里格尼茨堡前”——《多桑蒙古史》

这场惨烈的战斗,永远地改变了欧洲对蒙古铁骑的看法

制胜之道:蒙古军队的高效战术与组织

在里格尼茨战役中,我们见证了一场典型的游牧民族骑兵战,充满了诱敌、包围、围歼和追击的战术妙招,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蒙古军队在弓箭等方面的卓越技巧,更彰显了他们高效的指挥和组织能力。

蒙古军队的基本单位是由个人组成的十人队,然后汇聚成百人队、千人队,甚至万人队,因此整支部队在指挥上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协同能力。由于长期的征战,士兵和指挥官之间已经形成了近乎心照不宣的默契,这是临时拼凑的欧洲领主联军所无法比拟的。因此,13世纪的蒙古人之所以能够建立如此巨大的帝国,运气的因素似乎并不占主导地位。

里格尼茨战役成为历史的一页,永远铭刻在蒙古帝国征服之路上。这场战斗为后来的军事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它也是欧洲历史中一次惨痛的教训,提醒人们不可低估来自东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