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与坦桑尼亚建交,开启了一段引人瞩目的友谊。这段特殊的关系,不仅见证了两国的合作,还孕育出一支神似中国解放军的“东非解放军”。本文将为您解开这段有趣的历史,探寻友谊的根源。
坦桑尼亚的历史根深蒂固,由两个部分组成: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在20世纪初,坦噶尼喀曾沦为德国殖民地,后归英国统治。1961年,坦噶尼喀宣布独立。桑给巴尔则在英国统治下相对稳定。考虑到两国的弱小,合并成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为唯一选择。
尼雷尔成为开国总统,但他的深情厚意与中国不无关系。他在国际事务中频频称赞中国,甚至有了“中吹”这个绰号。但为何尼雷尔如此倾慕中国?一切都缘于他的儿时经历。
1922年,尼雷尔在贫困的坦噶尼喀出生,尽管父亲是酋长,他仍需放牧和务农。幸运的是,他才智出众,通过勤奋学习,获得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奖学金。在大学期间,他深受“费边社会主义”影响,秉持改变社会命运的理念,决定回国投身政治。
尼雷尔成为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主席,坚持非暴力方式争取独立,最终成功赢得选举。但局势动荡,尼雷尔求助英国,不得不请求帮助。这次教训让他认识到,拥有强大的军队至关重要。
正是在这个时刻,尼雷尔想到了中国。中国在坦桑尼亚独立时提供了坚定支持,这深深打动了尼雷尔。他于1970年访问中国,请求军事合作。毛主席和周总理不仅接受了,还大力支持。这一友谊之举,也为坦桑尼亚的矿业发展带来新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坦桑尼亚成功开发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实现了经济起飞。
然而,尼雷尔仍担忧之前的军事政变。他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的国防军队。这时,尼雷尔再次寻求中国的帮助,要求培训军队。我国迅速响应,坦桑尼亚士兵前往中国接受培训,学到了优秀的战略战术和管理军队的方法,形成了类似解放军的风格。如此一来,坦桑尼亚的国防军崭露头角。
1978年,乌干达的领袖宣战,引发乌坦战争。坦桑尼亚迅速调动力量,并在中国军事专家的协助下成功击退敌人,展现出“东非解放军”的强大力量。这场战争也证明了中国军事实力在非洲的高度认可。
友谊历经时间考验,2015年坦桑尼亚新总统上任后,一度倒向西方。然而,他后来意识到西方承诺无法兑现,重新宣布与中国建交,表达诚意与感激。双方的友谊再次焕发。
这是一段历史,描绘了一个贫困国家如何在友国的帮助下崭露头角,以及友谊如何支撑坦桑尼亚度过时艰。愿这段友谊继续加深,坦桑尼亚在繁荣昌盛中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