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哈萨克斯坦弃原首都,迁到寒冷的阿斯塔纳

时间:2024-08-01 15:15:39


一、哈萨克斯坦可疑的迁都

1991年12月,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当时它的首都为阿拉木图市。

然而,不过区区数年时间,1995年哈萨克斯坦就宣布把“阿斯塔纳”预备为新首都,随后在1997年正式完成迁移,宣布“阿斯塔纳”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永久性首都。

这一举动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国内也是议论纷纷,有着不小的阻力——原因很简单,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才不过五年时间,国力有限,必须要集中精力发展。

可是,国家却劳民伤财要搞迁都,这可不是搬个家就能解决的事情,触碰到了很多方面的利益,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而且更让大家不能接受的是,阿拉木图拥有着繁荣的基础,作为首都已经有几年时间了。

相反,阿斯塔纳却是世界第二冷的城市,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40℃,这种举动实在是有些“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哈萨克斯坦为何要这么干呢?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国家做出决策的时候,绝对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正所谓大有大的难处,而顶着如此大的难处,要做出一个愚蠢的决定,必定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例如,在明王朝时期明成祖朱棣曾经迁都,他将原本富庶繁荣、环境秀丽的南京都城,转移到了漫天风沙寒冷而且经济不怎么发达的北京城。

这在当年看起来也非常不合常理,可其正确性却得到历史的证明。

当然,哈萨克斯坦和明朝的国情是不同的,但基本逻辑是一样的,接下来我们将科学的分析下哈萨克斯坦的“算计”。

二、阿拉木图的历史

在聊迁都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原首都”阿拉木图的状况。

正如前文所说,阿拉木图在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就成为了首都,它的面积为10.51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10.1万。

客观的说,这里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为首都,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这里拥有着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科研机关密集,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等等优点。

就连当初很多外资投资市场,也都会首选此处。

毫不客气的说,阿拉木图在哈萨克斯坦的地位约等于明代的“南京”,这里实在有太多建立首都的条件和理由,绝大多数人也习惯了,把这里当成国家的中心。

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阿拉木图的种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首先,阿拉木图位于北天山地震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活动频发。

虽说北京也存在着沙尘暴等问题,可沙尘暴可以治理,明朝的环境保护也可以逐渐开展。但地震可防不了,一旦地震来了,首都百万居民该前往何处?首都亿万财富该如何保护?

尤其是史料记载:1812年到1911年,阿拉木图地区仅里氏7.7级以上的强震就发生至少4次,而且5级地震时有发生。

一个国家的首都,犹如一个人的心脏,三天两头受到外部重击,隔三差五就有出血和疼痛,试想一下,哪个国家能忍得了?

哪怕是经常被地震欺负的日本人,也遭不住这种折腾。

此外,该地区位于阿拉套山北麓,三面环山,仅在北面有少许平原。这种构造虽然在古代符合军事政治条件,但在现代社会根本不符合发展的条件。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还是以我们的北京为例,明王朝时期北京是一个规模,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北京的规模扩张了不止一倍,甚至一些老的城墙都要拆除,否则无法进行扩容。

而且,一个首都代表着国家的脸面,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这又进一步刺激了首都,需要随时根据国家经济进行调整和扩容,不说成为像北京那样的超级大城市,但至少,只有100万人的规模是肯定不够的,未来肯定还会翻倍。

这种背景下,阿拉木图却因为地形的缘故,被深深的限制住了,再加上沙漠和山脉的阻碍,使得阿拉木图的城市扩张的步伐停止,城市用地十分紧张。

总之首都的发展,受到严格的限制。

最后,阿拉木图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一样,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污染物问题。

——这其中既有重工业的污染排放,也有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问题。

虽然,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绿化率最高的大城市之一,但它的空气污染却已经到了一个恶劣的地步。

正如上文所说,这里三面环山,再加上城市构造十分拥挤,所以它的尾气和污染气体根本无法及时扩散,空气污染情况较之于平原城市更加恶劣。

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阿拉木图大约有15万辆汽车,其污染更是达到了一个高点,到了严重的时候,阿拉木图的机场都会被迫关闭。

三、建国后的政治考虑

说了阿拉木图的历史问题以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忽视了——那就是哈萨克斯坦是从苏联独立出来的,所以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如资料记载,当年哈萨克斯坦的人口构成的主要民族哈萨克斯族只占总人口的42%,而且集中于南部牧区各州。

而北部各州有70%的居民为俄罗斯族,一直都存在着较强的俄罗斯分离主义倾向。此外,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还有着6846千米尚未划定的边界。

这些现实问题都在困扰着哈萨克斯坦,他们担心一旦俄罗斯“发力”,哈萨克斯坦有可能会在顷刻之间崩溃,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政治问题。

还有历史上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纠葛,尤其是关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俄罗斯更是为此大打出手。当年俄罗斯宣称:要保护境外2500万俄罗斯人的利益,这不仅威慑到乌克兰,更吓到了哈萨克斯坦。

再加上哈萨克斯坦早期较为困顿,为了发展经济,就需要得到境内科学、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俄罗斯人的支持。

在种种原因的考虑下,哈萨克斯坦必须要迁都,将首都从偏远的东南部地区迁移到哈萨克斯坦的中心区域,最好能更接近俄罗斯,将政权辐射到整个北方区域。

这样一来,既可以拉近和俄罗斯人的关系,获得他们的向心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俄罗斯联邦表明友好的态度,获取他们的经济技术支持。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除了政治考虑以外,还有一层宗教的因素。因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在疯狂冲击各地,为了抵御这种变故,迁都也是势在必行的。

四、为什么是阿斯塔纳

在确定了要迁都后,1994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颁布了《哈萨克斯坦首都》的总统令,首次提出了迁都的事宜。随后就开始从诸多城市中选取最佳者。

当时总统提出了32个指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经济状况、气候、地貌、地震风险、生态环境、工程和交通基础设施及通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筑情况和人力资源。

在这32个指标的筛选下,前后一共有4个城市入选。

——分别是卡拉干达州的乌勒套市、卡拉干达州首府卡拉干达市、阿克纠宾斯克州(1999年改称“阿克托别州”)首府阿克托别市,还有如今的政治中心阿斯塔纳市。

不过看起来似乎是一番龙争虎斗,不知花落何家。但事实上,这四个城市中,除了阿斯塔纳以外,其他的都有致命伤。

例如,乌勒套市是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中心,历史上哈萨克族各部族曾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因此定都于此可“将哈萨克民族凝聚起来”。

但是,乌勒套缺乏水源和必备工业,即便是建设新城都很困难,更何况首都规模的建设。

而卡拉干达市则是哈萨克斯坦的重工业基地,基础设施比较发达,但是此处土地经常下沉,饮水和生态是个难题。

至于阿克托别身为石油重镇,基础设施较完善,且位于乌拉尔河支流伊列克河左岸,但是阿克托别位于国家的西北部边界附近,定都于此,同样难以统筹全国。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阿斯塔纳了,那么它的优势又在哪呢?

1、位置优势

正如前文所说,哈萨克斯坦必须确保对全国政治的辐射,尤其是对于北方的俄罗斯人,必须要起到绝对的影响力。这样一来,首都就必须位于中间位置。

很明显,阿斯塔纳完美的符合这一点。

从地图上来看,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中北部地区,它刚好与各州的首府距离都不远,尤其是与北方三州的距离在500公里以内,绝对能够确保政治辐射这一点。

2、资源优势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阿斯塔纳地处半沙漠草原地带,视野极其开阔,而且有伊西姆河穿城而过,水资源十分丰富。

在这种条件下,阿斯塔纳刚好克服阿拉木图发展空间有限的困难,可以大规模的扩张建设。而且这里也有20万户籍人口,也有相应的人力资源。

另外,阿斯塔纳还是哈萨克斯坦中北部的交通枢纽,市政建设良好,无需新建铁路和翻新城建设施,这又大大的降低了迁都的难度。

3、经济条件不错

回顾历史,阿斯塔纳在苏联时期是切利尼边疆区首府,也是哈萨克斯坦中部和北部的经济中心,这里的经济基础很好,而且也有不错的农业基础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这里的气候可能会增加生活成本,但这里也没有地震的担忧,可以避免财产的损失。

五、迁都过程中的艰难与未来展望

1997年12月10日,首都正式迁徙到阿斯塔纳,随后总统便带着国旗登上飞机,与先行的一批官员北上,随后又有一批官员紧急赶往阿斯塔纳。

在决策作出以后,当时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议论纷纷,有的百姓十分惶恐,有的权贵势力也对此抱怨不已,甚至还有的人疯狂的攻击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满变得越来越严重。

有学者抨击:迁都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要用几十年分阶段才能完成,其所需的经济和人力物力将会严重打击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还有的官员干脆辞去官职,不愿意去那寒冷的地方。

更有很多官员的夫人,不愿意舍弃阿拉木图的舒适生活,开始了大规模的离婚行动。

哈萨克斯坦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商业报》,就在不断的更新哈萨克斯坦官员的离婚率,大家眼看着离婚数据每日增加,大家更加人心惶惶。

另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报道,哈萨克斯坦迁都的费用估计要5~10亿美元,实际耗费的物资可能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不过,虽然迁都千难万难,但正如当初明朝首都从南京去北京一样,这个决策最终得到了认可。到了如今,它的人口也有上百万。

如今这座城市依旧欣欣向荣,虽然冬季依旧严寒,但是这里夏季凉爽,还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全国铁路的交通枢纽。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成功的搭上了中国的快车道,成为一带一路中的一环。

以2005年7月为例,中石油成功收购PK石油公司。

从此以后,哈萨克斯坦成为我国在境外投资金额最大的国家——以2006年为例,到11月时,中哈贸易额为75.2亿美元,出口42.8亿美元,进口32.4亿美元。

在经贸领域,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有石油开采、汽车组装、银行等大型经贸企业和合作项目。

之后,双方又根据新形势提出了新的优先发展方向,一是信息和空间技术;二是纳米技术和新材料;三是生命科学;四是再 生能源技术;五是石油天然气和矿山冶金及其相关服务产业 新技术。

中国力促把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及产品提供给哈萨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