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清明节放几天 ,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 古代早已有清明长假,而且是7天

时间:2024-08-09 12:00:42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不仅是24节气之一,还是我国传统节日。2008年定为法定假日,放假一天。其实,古代清明假已经开始放了,唐朝已经有了清明7天长假。

那么,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另两个节日“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和上巳节离清明节不远,通常在古代会一起过。


寒食节与一个历史人物有关,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

重耳的母妃骊姬为了让自己儿子奚齐即位而陷害太子申生。重耳为躲避祸患流亡在外19年。一次,重耳和臣子介子推走到一处深山,由于找不到食物,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一块肉煮了,给重耳吃,救了重耳一命。等重耳回到晋国。登上王位后再找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当官已经隐居绵山。晋文公赶到绵山找不到介子推,竟然相信了谗言,放火烧了绵山,想逼出介子推。不想把介子推和老母一同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介子推还留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晋文公看了大哭,将绵山更名为“介山”,将这一天定位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位“清明节”。晋文公将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经常拿出来看,鞭策自己。每到介子推祭日,晋文公都会身穿素衣领着人前来祭祀。那棵柳树,也死而复生,晋文公将它命名为“清明柳”。


寒食节和清明节流传到现在已有2600余年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发展和改变。寒食节不准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开始时间是一个月,百姓一个月不能生火,苦不堪言。在东汉末年,曹操曾颁布《禁寒令》,将寒食节改为7天。后来又发展到一天。唐朝时,这两个节日一起过。国家放7天假期,大家利用这个时间祭祖、踏青、郊游等活动。最有名的还是唐朝诗人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上巳节是每年阴历的三月三,人们在河边祓禊(fu xi),也就是举行祭礼,洗涤去垢。后来发展在河边饮宴,像文人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习俗。
唐朝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后来三个节日离得太近,就把前两个合到清明,于是就有了清明节祭祖、扫墓、郊游、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中国的民俗节日一般都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流行于明清。随着历史发展,一些不好的方面也都摒弃了,寒食节也与清明节合在了一起。后来,干脆只过清明节,而不过寒食节了。所以,现在多数人已经不知道何为“寒食节”和“上巳节”,而只知“清明节”。但在南方少数民族还有三月三的活动,比如对歌会等,就是由上巳节演变过来的。

清明节的日期也不固定。由于我国古代实行的是阴阳合历,24节气不是跟着阴历走,而是阳历。15天一个节气,24节气,正好360天。立春,大致在每年2月3、4、5这几天。清明节在4月3、4、5这几天。今年2023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属于法定假日,放假一天。不调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