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围魏救赵主人公是谁(孙膑围魏救赵,凭什么被称为“千古一仗”?)

时间:2024-11-04 10:45:26

为什么说围魏救赵,是孙膑打的千古一仗,直接颠覆了当时人们作战的传统观念?而这一仗,究竟是狡诈的阴谋,还是无解的阳谋呢?

公元前354年,魏国名将庞涓,亲率20万大军,兵分3路,开启了一场对赵国的灭国大战。庞涓作为鬼谷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对于这场大仗,那是做了充足的谋划。第一路,右军5万,从渑(mian)池北上,渡过少水,从南面逼近邯郸。第二路左军5万,从魏国北部的离石要塞向东开进,攻克晋阳,再从北面压迫邯郸;第三路中军10万,由庞涓亲自统率,从平阳东渡汾水,攻克上党要塞,从西边直逼邯郸。

半个月内,三路大军势如破竹,连克沿途二十余城,将赵国都城邯郸北西南三面,围了个水泄不通,而故意只留下东面没有围。要不说,庞涓为鬼谷高材生呢,这可是庞涓的一个妙招。庞涓深谙兵法,“围师必阙”的套路那是烂熟于胸,毕竟,一旦四面围困,穷途末路的赵军,必将做困兽死斗,破城难度必将大增,而给赵军留一条“活路”,这就无形之中瓦解了赵军的斗志。当然啦,庞涓可不是慈善家,留的这条“活路”,其实早已做好了部署,已经在东面漳水的东西两侧埋伏了3万精锐骑兵,专门收拾赵军的漏网之鱼。

庞涓的部署那是相当出色,再加上庞涓带来攻城的主力可是威震天下的魏武卒,魏武卒那是由吴起所创建的一支重装步兵,攻城掠地,那是所向无敌。所以,庞涓对这次灭亡赵国那是势在必得。果不其然,庞涓这次自出征以来,那是一路顺风,打得赵国毫无招架之力,邯郸已是岌岌可危。赵国自知无力硬刚,只得四处向外求援。然而,庞涓何许人也,对于赵国的这条求援路数,其实在出征之前就做好安排,通过外交手段,威逼利诱其他各国,不得插手干预。庞涓已经拿准了楚、韩、燕、秦等国,要么有心无力,要么有力无心,总之这几个国家都不可能干预,唯独齐国的意向拿不准。为此,庞涓在出征前,先行单独安排了一支8万军队,守在了巨野要道。这条要道,是齐国救援赵国邯郸的必经之路。所以,纵使赵国四处求援,庞涓也并不担心,继续猛攻邯郸。

而就在邯郸打得焦灼之时,齐国收到了赵国的求援信,齐威王经过和大臣们反复思量,终于确定要发兵救援赵国,同时任命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统率15万大军抗魏救赵。接到命令的田忌,当即表态,要立即起兵,直奔邯郸,正面硬刚魏军。可孙膑却淡定的表示,这样的打法有4大不利因素,要完胜是不可能的。第一,与威震天下的魏武卒相比,我军战力较弱;第二,我军长途奔袭驰援,而魏军则以逸待劳;第三,我军十五万,魏军二十万,敌众我寡;第四,巨野要道被占,直奔邯郸,难免冲杀损伤,到了邯郸就兵力更少了。

要知道,孙膑不仅和庞涓一样,同是鬼谷毕业的高材生,而且,孙膑还是《孙子兵法》的创作者孙武的后人,是有卓越兵家基因的,对于伤敌一千,自损百八的硬刚打法,那很是不屑,不打则已,要打,就要打得漂亮。

听完孙膑的分析,跃跃欲试的田忌就懵了,要这么说来,这场仗就不能打了。可接着,孙膑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解开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就能自然分开。孙膑认为,魏国开展对赵国的灭国大战,国内必将空虚,与其按常规套路,直奔邯郸硬刚魏军,不如出奇制胜,直捣魏国空虚国都大梁,而魏国是决不允许大梁陷落的,庞涓必将回兵救援,此所谓“攻其必救”。而此战,制胜的关键,还不在大梁,而在半路伏击回救大梁的魏军。如此一来,就可以做到敌军疲于奔命,我军以逸待劳,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田忌虽是个疆场老手,还从未听过这样的打法,不去前方战场,而是去后方,细品一番后,顿时开了悟,不禁感叹孙膑果然是个奇人。接着,当即按照孙膑的部署,将军队直接开向魏国大梁。由于从齐国到大梁的道路很多,魏国根本无法路路防守,很快,齐国大军就出现在了大梁城下,开启了声势浩大的攻城之战。孙膑本无意真打下大梁城,虚张声势的打打而已,可面对突如其来的齐国大军,魏惠王慌得一匹,平日只有自己打别人的份,竟想不到,如今齐国大军都打到家门口了,魏惠王岂能不慌。

于是,赶忙紧急传令给庞涓,速速回救大梁。可接到命令的庞涓,看看即将拿下的邯郸,决定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高低要灭了赵国,拿下邯郸再回师。可奈何,魏惠王扛不住齐国大军的攻势,连连传令庞涓,必须立即回师,终于,庞涓在接到第十道传令时,被逼无奈选择了拔营回师。。

庞涓对齐国的这个打法,恨得那是咬牙切齿,害得他功亏一篑,不过,庞涓很清楚,自己不回则已,要回就一定要快回,兵贵神速,要拦住齐军,截断齐军归路,让他们有来无回,等消灭齐军再回来收拾,已成惊弓之鸟的赵国。于是,庞涓兵分两路,第一路,由自己亲率八万精锐骑兵火速赶往大梁,第二路,魏武卒重装步兵,紧随其后。

而在此时,得知庞涓回师救援的孙膑,当即做出了新的安排,同样将军队兵分两路,一路八万大军全部埋伏到桂陵山道两旁,另一路七万大军封堵住桂陵山口,截击漏网的魏军。这个桂陵山地是魏国的边缘地区,林木茂密,山道狭长,庞涓要急师回救大梁,这是必经之路。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庞涓亲率的八万骑兵,很快就来到了桂陵道口。而庞涓作为战国名将,对于这样的地形,本应有一定的警觉,可此刻他已被愤怒和傲慢所淹没,对于自己手下败将的田忌,更是轻视已久。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齐军的军师,会是同门师兄孙膑。当然啦,对于眼前的地形,庞涓还是有一定的戒备的,当即下令所有骑兵,全部散队骑行,不再五骑一列的“成伍”并进,这是骑兵通过峡谷的最快方式。

庞涓一声令下,魏军八万铁骑,在三十多里的山谷中全面撒开,马蹄如雷,山鸣谷应。而就在庞涓骑兵全部深入桂陵山谷中时,突然,山腰战鼓如雷,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在头顶炸响,接着,滚木礌石排山倒海般从山坡涌下,无数弓箭如急雨般飞来。这可把庞涓给打蒙了,一时间,自己的马队拥挤践踏,人仰马翻,哀嚎遍野。经过一顿惨烈的拼杀,庞涓大军已是损伤大半,好不容易冲到了桂陵山道的出口,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结果又听见,战鼓隆隆,杀声震天,孙膑埋伏的第二支军队,又冲杀了出来。就这样,庞涓最终只带着三四千人,狼狈逃到了大梁,后面兼程赶来的魏国步兵,也同样被齐军回师截杀,一举击溃。

孙膑完胜,庞涓大败!经此一战,孙膑一战成名,载入史册,更犹如一道强烈的闪电,照亮了被雾霭掩盖的战争空间,让当时的人们猛然醒悟,原来战争的空间竟如此广阔,还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运动中将战场无限拓宽。围魏救赵,后来也就成了36计的第二计,其在36计中的原文是这样的,“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意思就是说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使其兵力分散而后各个击破;与其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迂回攻击其薄弱空虚的环节。那么,围魏救赵 这一计